待產用品列表
之前寫過 2017 年的待產用品表,一直到今年第二胎決定該來更新一下內容去蕪存菁,就讓有需要的人參考看看摟~
跟之前一樣分成三個部分:(也跟之前一樣第三個部分可能會拖稿)
- 待產室用品,第一時間帶上
- 住/出院用品,放後車廂等住院後帶上
- 坐月子用品,放在家裡備好
話說推薦的品牌只是參考喔,大家可以再多比較再選擇。
待產室用品
以一咖登機箱可以放得下為主
絕對必備:
- 媽媽手冊
- 夫妻雙方身分證
- 妻健保卡
- 高額度信用卡
- 一些現金
- 鋪床用產褥墊(六甲村加大型鋪床產褥墊)
- 生理沖洗瓶
- 口罩
- 若為自然產:免洗內褲(奇妮柔棉免洗內褲)
有帶最好:
- 整包衛生紙
- 手機充電線
- 保溫瓶
- 裝衣服的袋子
或許會用到:
- 旅行頸枕
- 擦臉小毛巾
- 少許乾糧
再稍微補充解釋一些東西:
- 身分證健保卡信用卡跟現金可以用一個方便隨身放口袋的小包裝在一起,病房其實門禁不太嚴,就算住單人房這些重要的東西最好就是隨身帶著,健保病房那種四個人一間的更不用說。記得爸爸的身分證也要帶,辦住院和之後的出身證明都會用到。
- 鋪床用產褥墊待產時絕對必備,因為在待產室時怕危險通常不會讓孕婦去上廁所,這張就是孕婦的行動廁所,若是自然產後在恢復室等排尿也會需要墊這張,多的之後還可以當寶寶防水墊,多買幾包就對了。
- 生理沖洗瓶就是手動免治馬桶的概念,不要小看這一顆大概才 50 元左右的小瓶子,產後好一段時間上廁所都會用到它。
- 免洗內褲在自然產後等排尿這段時間可能會有需要用到,第一胎因為是剖腹產所以沒列進來。
- 保溫瓶裝水喝之前要先問醫護人員能不能喝水,若要打減痛麻醉前半小時不能喝水。
- 確定待產後會換上住院服,所以會需要一個袋子來裝衣服,不然全身衣物會跟鞋子一起被扔在病床下方,個人覺得有點無法接受。
住/出院用品
記得先問醫院哪些會提供就不用自己帶過去
絕對必備:
- 哺乳衣
- 新生兒紗布衣,包巾
- 新生兒尿布 * N (麗貝樂 1 號尿布)
- 整包衛生紙 * N
- 濕紙巾 or 乾濕兩用巾 * N(Lits 超純水嬰兒柔濕巾)
- 褲型衛生棉,免洗內褲,衛生棉 * N(蕾妮亞褲型衛生棉,奇妮柔棉免洗內褲)
- 小臉盆
- 拖鞋 or 後踩鞋
- 消毒清潔液(舒克清肌膚防護液)
- 溢乳墊(貝親日本製敏感肌溢乳墊)
- 媽媽出院衣服
- 汽座提籃 or 0 歲汽車安全座椅
- 若為自然產:坐浴盆
- 若為剖腹產:束腹帶
- 爸爸用:旅行套組,毛毯,枕頭,換洗衣物
親子同房必備:
- 哺乳枕
- 安撫奶嘴(飛利浦香草安撫奶嘴)
有帶最好:
- 疏乳棒,冷/熱敷袋(紫荊堂疏乳棒)
- 屁屁膏 or 凡士林(慕之恬廊衛蓓欣全效護膚膏)
- 小隻空針筒,儲乳瓶
或許會用到:
- 碗筷杯盤,菜瓜布,洗碗精
- 水果刀,削皮刀
- 外套,帽子,厚襪子
也稍微解釋一下:
- 上一胎是用乾濕兩用巾,但後來覺得要加水捏乾再攤開有那麼點費時費力,畢竟幫新生兒擦屁股就是要快狠準,所以這一胎都直接用濕紙巾擦了,如果天氣冷的話可以考慮買個濕紙巾加熱器會比較不這麼冰。
- 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最好都準備一下褲型衛生棉,生完惡露的量超大很容易漏,不過自然產很快就可以換免洗內褲+一般衛生棉了。
- 若是剖腹產後要用束腹帶要記得問護理師正確用法,不然沒包好很容易器官移位,然後有些人說要先用骨盆帶才對,這個可能也要先諮詢一下醫師或護理師會比較好。
- 若是自然產可以多坐幾次坐浴盆,但是其實想省錢也可以用小水盆替代。
- 小隻空針筒是用來接初乳的,記得生完後不能只顧著睡覺,要記得擠一下奶才會越來越多。
- 之前的版本有寫乾洗髮,但其實後來覺得頗傷髪質所以刪掉了。
坐月子準備
一樣讓我拖個稿摟,有空再來寫~